【劍指流動性不足頑癥 新三板精選層引入連續競價交易制度】流動性枯竭一直以來都是新三板的頑癥,而此次新三板交易制度的改革,正是就流動性不足問題采取的針鋒相對的改革政策。(上海證券報) 流動性枯竭一直以來都是新三板的頑癥,而此次新三板交易制度的改革,正是就流動性不足問題采取的針鋒相對的改革政策。 此次新三板深改細則中《股票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交易規則》)第十三條規定:股票交易可以采取做市交易方式、集合競價交易方式、連續競價交易方式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交易方式。 《交易規則》對新三板的不同層次的交易制度還做出了更具體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精選層股票采取競價交易方式;第十五條規定:基礎層、創新層股票可以采取做市交易方式或集合競價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就交易方式點評稱:“其中基礎層撮合頻次由1次提升到5次,創新層提高到25次。從市場層面來說適當增加企業的交易次數,對流動性帶來了一定的提升。從實操層面來說,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交易便利。此前基礎層企業一天只交易1次,普通投資者每天只能盯1只票,提升交易頻次后投資者的資金活躍度會有一定的提升。” 而在第十四條中對于精選層連續競價交易,則更進一步規定: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精選層競價交易可以引入做市商機制。 今年8月份,在做市交易制度正式推出4周年之際,股轉曾召集數十家做市商就對混合做市制度進行了一次深度討論。今年以來,不少券商在市場上拋售做市股份、退出做市券商之列,做市制度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此次新政推出,精選層的連續競價交易制度無疑是一大亮點。那么,傳統的做市制度能否在新政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呢? 國泰君安新三板做市業務負責人陳揚認為,此次新三板深改細則不是單兵突進,而是一次全面深入的系統改革,諸多方面都會對新三板傳統的做市業務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一是這次新政配套的投資者門檻降低的政策、引導公募基金等機構入市的政策,增加了做市商的交易對手;二是精選層的推出讓新三板優質的掛牌公司標的能夠升至精選層體現價值;三是為混合做市商制度留出了空間。這些措施都會增加做市商的積極性,進而改善新三板的流動性,對整個新三板的生態都會產生正面影響。” 另外,本次新政中將新三板股票交易的漲跌幅限制縮小至30%。“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漲跌幅限制為10%,科創板的漲跌幅限制為20%,而新三板漲跌幅限制為30%,體現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統一規劃、差異化管理的思路。縮小漲跌幅限制有利于減少極端交易的產生,穩定市場。”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分析師劉靖說。 |